2016年南阳市汉画馆科研服务公共资源共享信息

时间:2016-11-24

2016年汉画像石新发现
2016年度,在南阳市区发现了两块白虎铺首衔环汉画像石。




“许阿瞿”画像石
 
深度品鉴
南阳汉画馆珍藏有一块名为“许阿瞿”的画像石:石长112cm,宽70cm,厚11cm。石刻用减地浅浮雕兼阴线刻的技法雕刻出画像,画像分上下两格,上格帏慢高悬,左一儿童身穿长襦,面右端坐于榻上,榻前摆一案,案上放置耳杯等饮食器具。其面前的空白处用阴线刻出“许阿瞿”三字,毫无疑问,这位儿童名叫“许阿瞿”了。他身后有一仆人手执便面(汉代的扇子)站立侍奉。右边是三个头梳双髻、赤身着护阴的儿童,正在做游戏供许阿瞿观看取乐:最前面的儿童右臂前伸,手玩一鸟,鸟从手中向上飞去;中间的儿童左手牵引一鸟,鸟体左右有两轮,应该是儿童玩具鸠车;后面的儿童右手执鞭,驱赶鸠车。下格画像为舞乐、杂技表演场景:表演者共有五人,自左而右依次为:扣盘击节、飞剑跳丸(两剑、四丸)、跳盘鼓舞(二鼓、四盘)、鼓瑟、吹排箫。另外,画像左边还用隶书字体阴刻出六竖行共136字的铭文,末两行有16个字因漫漶不能尽识,现抄录全文如下:“惟汉建宁,号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许阿瞿身,年甫五岁,去离世荣。遂就长夜,不见日星,神灵独处,下归窈冥,永与家绝,岂复望颜。谒见先祖,念子营营,三增仗火,皆往吊亲,瞿不识之,啼泣东西,久乃随逐(逝),当时复迁。父之与母,感□□□,□壬五月,不□晚甘。羸劣瘦□,投财连(联)篇(翩),冀子长哉,□□□□,□□□此,□□土尘,立起□埽,以快往人”。文中的“建宁”为东汉灵帝的年号,建宁三年即公元170元。考建宁三年三月应为丁酉,石刻铭文误作戊午。三月十八日为“甲寅”,是墓主人的死日。铭文记述了许阿瞿死亡的情况和家人对死者的悼辞。画像中的小主人名叫许阿瞿,他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家人为他治病花了不少钱,最终也未能保住幼小的生命。东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三月十八日这一天,年仅五岁的许阿瞿不幸夭折了,家人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亲朋好友都前来吊唁。许阿瞿的父母梦见其刚刚死去的幼子不识亲人,四处游荡,啼哭不止,孤单无伴,甚是悲悯,以为原葬处风水不佳,只好迁坟重新厚葬,并请石匠画工把许阿瞿生前的娱乐场景以及名字、去世的日期、家人的哀悼之辞一并雕刻在墓壁石上,希望许阿瞿幼小羸弱的灵魂能得到列祖列宗的照顾而和生前一样的幸福快乐。这块画像石不仅有丰富、生动的图像,而且有一百多字的铭文,在南阳是首次发现,极其珍贵,为南阳汉画像石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关链接
“许阿瞿”画像石于1973年3月出土于南阳市东郊李相公庄村北的一座狭小简陋的古墓之中,这座砖石混合结构的单室墓平面为长方形,长3米多,宽约1.5米,墓底和四壁均用小砖砌筑,墓室无墓门,顶部用五块大小不等的石条平铺封盖,五块盖顶石中有三块刻有画像,其一是“执笏门吏”,其二是刻有“铺首”的门扉残石。其三就是珍贵的“许阿瞿”画像石。按照常规,执笏门吏应是门立柱上的画像,铺首衔环则是门扉上的画像,“许阿瞿”画像石应该是镶嵌在墓室内墙壁上的。此三块画像石均被盖在墓顶,实属反常现象。另外,该墓室狭小,随葬品很少,墓砖大小规格不一。很明显,此墓所用的石材与小砖均是从其它地方拾来的“废弃物”——被破坏的前人墓葬建筑材料。由此可以推测出墓主人的身份并非显赫的贵族,而雕刻精美的“许阿瞿”画像石出现在这座拼凑出来的小型墓葬中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再者,在该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枚三国时流通的货币——“定平一百”铜钱。由此可知,该墓的时代当在三国时期。也就是说,该墓的时代要晚于“许阿瞿”题记画像石的雕刻时间——汉灵帝建宁三年。毫无疑问,“许阿瞿”画像石是被当作一般的石材被后人建墓时二次利用了。为了准确释读出“许阿瞿”画像石上的铭文,主持该墓葬发掘的考古工作者给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寄去铭文拓片请教,很快便收到了郭老的回信答复,他不仅对铭文进行了认真的断句和释读,并高度概括了“许阿瞿”的身份:年仅五岁就在享受如此大福,一定是大贵族、大地主的儿子。
1973年,“许阿瞿”画像石拓片参加在日本举办的“河南省碑刻、画像石拓片展”。2008年,“许阿瞿”画像石原石被运往日本参加“大三国志”展,分别在日本的东京、北海道、神户、福冈、香川、名古屋、群马等地巡展近一年时间。
文化解读
“许阿瞿”画像石的主体内容是“许阿瞿”观赏儿童游戏和百戏表演节目。人物造型生动、气势雄浑,对研究汉代的童戏、百戏及雕刻绘画艺术都具有重要价值。
鸠车是汉代很盛行的一种儿童玩具。现代成语“鸠车竹马”中的“鸠车”即源于这种儿童玩具。鸠车的整体为一鸟的造型,两边安装轮子,车轮可转动行走。。南阳东汉“宗康”墓曾出土一铜鸠车实物(现藏河南省博物院),作为鸠车车体的母鸠身上背负一只调皮可爱的雏鸠,生动的反映了母鸠的舐犊之情。汉代人把鸠视为一种瑞鸟,因为“鸠”与“久”、“九”谐音,所以鸠蕴含“长久”、“久安”、“很多”之美好寓意。鸠车作为儿童玩具,是大人们希望孩子们安乐长久,是汉代人“爱幼”风俗的具体表现,也是子孙满堂、多子多福观念的反映。 “许阿瞿”画像石上的儿童玩鸠车场景在南阳是第一次发现,而且是目前唯一的一幅儿童游戏画像。
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她不是一种规范的艺术形式,而是混合了歌舞、竞技、杂耍、幻术诸种表演艺术的大杂烩。其余波延及南北朝,并对后世表演艺术的各个分支产生了深远影响。“许阿瞿”画像石下格的“盘鼓舞”和“飞剑跳丸”即为汉代“百戏”中的舞蹈、杂技节目。盘鼓舞是汉代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数目不等的盘子和小扁鼓分散摆放在地上,表演者在盘鼓之间或之上做各种舞蹈动作。飞剑、跳丸是两种不同的杂技项目,跳丸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是比较常见的,但飞剑跳丸却是首次发现,它把飞剑和跳丸两种杂技项目融为一体,增加了难度和危险性,使这种表演更具有了刺激性和观赏性。
“许阿瞿”画像石左边的题记铭文,字体方正匀称,秀丽中带有厚重遒劲的特点,波折和挑势不很明显,某些字颇近魏碑,与常见的汉代名碑的典型隶书——“八分书”有明显的不同,其书体显然为民间工匠所为的通俗汉隶。从中可以看出隶书向楷书演变的端倪,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题记为四言韵文,与许多著名“汉赋”有着不同的文风,语句流畅,措辞优美,堪称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题记初步具备了墓志的性质,是魏晋以后出现的标准墓志的鼻祖。
比较研究
儿童玩具鸠车,在洛阳涧西、偃师、新郑、南阳等地的汉墓中出土过铜质或陶质的实物。另外,陕西靖边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画像中可见一儿童牵鸠车的画像。与上述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不同的是,南阳“许阿瞿”画像石上的鸠车是出现在纯粹儿童游戏的场景之中,且有确切的纪年,实属罕见,为我们研究汉代儿童游戏保存了直观、生动的图像资料。
“许阿瞿”画像石铭文,是1929年在洛阳发现我国最早的墓记——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墓志的起源和演变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许阿瞿”铭文与“马姜”墓记相比,时间晚了64年,字数也少了一些,但整体布局和字体都比后者规整、秀丽。“马姜”墓记是刻在黄肠题奏石上的单纯文字,没有画像。“许阿瞿”画像石既有铭文又有画像,墓主的名字与其肖像相对应,铭文作为注解,是画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书与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二者相得益彰,使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画题跋形式的渊源。
趣味猜想
“许阿瞿”是什么样的家庭出身?他的墓为何会被破坏?
 
(作者:牛天伟,南阳汉画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