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一部《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终于出版了。这真是一件令人无比欣慰与快意的事。
我是幼年间阅读“鲁迅全集”知道“汉画”这个词的。当时一掠而过,根本“没往心里去”。“汉画”是什么?哪里有汉画?想都没想,也就根本不知道它的份量和价值,更说不上给它以青目,器重它爱它。十三岁那年,我跟父母由洛阳来到南阳,也还是对“汉画”的概念一片空白一片模糊。因为多数的南阳人告诉我“南阳三大宝”。“烙画、玉器、出师表”。里头没有提“汉画”。
烙画,美轮美奂;
玉器,漂亮值钱;
出师表,名声大版本绝。
南阳人眼力不错,这三样东西确实是宝。但是汉画呢?多数的南阳人“不知道”,因此,散布在南阳地区城乡各处的汉画,确是被用来作井上的水石、房基石、铺路修桥……甚至造猪圈,到处都有,随处能见到。作为今日的南阳人,很可能会联想到“恐龙蛋”化石,不知道时它就是废物,只能用来作墙基填料,一旦发现了它的身价,那就……走私、偷运、窃卖……不惜以身试法去“弄”。我调查了一下汉画石在民间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顾,真正的行家,说出来叫人一愣,是贼!盗墓贼。汉画的贩子真的是懂,怎么弄?看准了那块“石头”,先踩点夜里偷偷去。把有“画”的那面石头切锯下来,修整做个精致的木柜子,把它镶起来这叫“上妆”。汉画石一旦上妆,它就值钱了,然后按他们的行规,偷运出去,多数是卖了外国人。
我自1978年转业回南阳,恰好分到南阳市委宣传部工作,就管宣传文化这一块。当然我的官太小太小,说话没人听,尽自当时还是在那说“南阳三大宝”,我还是刻意汉画像石的收集与保护。我的印象里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骑上自行车,满南阳大街小巷沿街寻找,把商店门口当台阶的、砌在墙上的、修路修出来的汉画一一识别出来。我没有权去管,就打电话告诉文物管理部门,由他们出面去“解决”,这样也就收集了一点。
我说这些旧话意思是什么?任何事物我们都有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但是过程就是过程,它总会过去的。此后的日子里,历届市委市政府愈来愈加重对汉画收集整理研究和汉画馆的建设,重视汉画,终于有了今天。
这一部厚重的《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就是给所有的南阳“画石”“橱窗上妆”。这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终于“玉成”其事的。出书之前汉画馆的同志希望冯其庸先生能为题写书名找到了我,我给冯老打电话,他老人家已经高龄,而且身体欠安,久已不为任何人作这类事,一听是这事,他在电话中就毫不迟疑,欣然说道“我来写”。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但如果你深入一点进去,到后院仓库里去看看,垛得小山一样的石墙:一般的码在库房窗下墙角里的,全都是“画石”,外头展厅里开放展出的,也就百分之十的样子罢。这样来看,不仅普通民众看汉画,根本看不全,就是专家研究汉画,也是一筹莫展。
再好的宝物,如果不展示就不能绽放光彩,再有价值的文化集群板块如果没有“研究”,它就变不成品牌。南阳人恐怕依旧还是要在那里无休止地说他们的旧“三大宝”。
这是世界级的五A级的文化瑰宝,它是南阳的、也是河南的,中国的“维那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为我们华夏民族文化,无论是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科研的、美学的、科学的……为世界文化增添一个灿烂的亮点。这是《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的历史作意。党中央号召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正能量影响为我们今日的社会建设服务。《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就是响应这个号召,也是它的特定一个含意。让画像石为今天的人说话,为今天的人服务。
我看了看《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的编委名单,觉得他们是少写了一个人,那就是穆为民。问了问,他是书记,不允许随意上这种文化载体,不方便。但就我们看,从这部书的创意到创作出版,从组织到实施,总体规划到细节,穆书记一直在“董其事”。他见汉画馆的同志,一道商计这个文化工程,关注它的进展。有时我们见面,他也十分关注询问一些具体问题。应该说,历代的地市委领导都对汉画呵护关爱有加,而穆为民则是身历其事,具体在那里组织实施,在这部沉甸甸的大著出版之际,我们不应该忘掉里面有穆为民书记的汗水辛劳。
作这样一部书和作序写书不同。这是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有精力消耗溶汇在一起的结晶……它能有今日,可以说是历代的汉画人、历代的领导、历代的文物研究者共同努力支撑下来的结果。
我愿这个结果是个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