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南阳汉代优秀文化 开创汉画馆事业新篇章

时间:2015-10-10

    2015年10月10日是南阳市汉画馆建馆80周年纪念日。在八十载的风雨历程中,南阳市汉画馆由小到大经历了“三迁”、“四建”的变动,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集体、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化文物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单位等称号,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08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10月10日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日,回顾八十年,让南阳市汉画馆人更加牢记自己的历史重任。
    一、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南阳城区发现了不少散存画像石并受到了当地文化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的极大关注。1935年10月10日,在“保护国粹,光我祖国”的呼声中,南阳地方政府拨款在市民众教育馆内建成了全国第一座汉画像石陈列馆并取名“汉画馆”,展出画像石118块。尽管初建的馆舍面积狭小,设施简陋,但意义重大,她开创了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之先河。1959年,在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先生的建议下,汉画馆新馆在卧龙岗武侯祠东北边建成开放,共收藏画像石500余块,郭沫若先生欣然为新馆题写了馆名,此馆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文物普查和科学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南阳汉画馆收藏的画像石总量已达1000余块,藏品容量严重饱和。鉴于此,南阳市政府决定筹资再次重建汉画馆。1979年元月,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的新馆竣工开馆,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展出精品画像石187块,并科学复原了两座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墓。1985年10月,南阳汉画馆从南阳市博物馆分离出来,独立建制,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被代管的局面,走进了一个新纪元。为了打造南阳区域汉文化品牌和促进南阳市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12月,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一次性征地80亩,在南阳市卧龙岗南端的龙首处建成的一座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汉画馆竣工开放。新馆收藏汉画像石2500余块,展出精品汉画像石172块(184幅画面),按画像内容依次分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和祥瑞升仙”等8大部分,基本陈列荣获“2000年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
    二、藏品管理
    南阳市汉画馆收藏的汉画像石主要源于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汉画像石的移交和民间散存汉画像石的征集。目前馆藏汉画像石共计2500余块,其中已定为一级品的有100件、二级品的有177件、三级品的有1071件。馆藏画像石不仅数量多,而且有不少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如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投壶画像石、鸿门宴画像石、二桃杀三士画像石、嫦娥奔月画像石、河伯出行画像石、舞乐百戏画像石、牛郎织女画像石、西王母与东王公画像石、车骑出行画像石、逐疫升仙画像石等。这些画像石是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及民风民俗的珍贵图像史料。
南阳市汉画馆担负着市区及所属十三个县市区范围内画像石的收藏与保护重任。管理制度完善、专人负责、帐物相符、档案规范、藏品存放有序,部分珍贵藏品设专柜存放。库房面积近1600平方米。采取通风、除尘、防腐等措施以延缓文物的自然损坏过程。配有先进的文物技防监控系统与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相结合,确保文物的安全。
    三、临时展览
    自1985年南阳市汉画馆独立建制以来,依托独特的馆藏文物资源,开拓思路,内挖潜力,外求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先后举办了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和流动展览。
1989年在“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国际舞台美术节”上举办了《南阳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举办了《南阳汉代“三宝”——汉画像石、画像砖、陶狗艺术展》;2012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南阳汉画拓片精品展》;2013年至今,先后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东莞可园博物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大汉气象——中国汉代画像艺术展》、《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雕画乾坤——汉代画像艺术中的世俗百态展》等。在国外举办的展览主要有:1973年在日本参加了《河南省碑刻、石刻拓片展》;2008年汉画像石“许阿瞿”赴日本参加《大三国志展》,这是汉画像石原石首次出国展览;2009年,“投壶”和“巡游田猎”两块汉画像石赴意大利参加了《秦汉——罗马文明展》;2010年,“嫦娥奔月”、“仙人乘龟”和“仙鹿”三块汉画像石赴日本参加了《华夏文明之源展》。通过“走出去”办展览,展示了南阳深厚的汉代文化,提升了南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宣传教育
    为了扩大南阳汉画的影响力,我馆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1999年,南阳汉画《嫦娥奔月》被国家邮政局选作《汉画像石》特种邮票,并在南阳市汉画馆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2004年,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三个武士形象被选为奥运会纪念邮票衬底图案,《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邮票首发式在我馆隆重举行。2009年,与南阳市集邮公司、南阳日报社等联合举办了“虎福中原——汉画邮票首发式”及首届生肖文化艺术节。2012年汉画像石拓片“嫦娥奔月”和“河伯出行”随神舟九号飞船飞上太空,扩大了南阳汉画在全国的影响力。我馆还与媒体密切联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报道,2004年中央电视台四套播放《走遍中国——南阳汉画》专题片;2008年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探索发现》拍摄了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并制作了专题节目;2009年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神奇南阳牛》介绍南阳汉画,扩大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领域。
   五、科学研究
   得天独厚的汉画像石资源、精干的业务队伍(现有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9人)为我馆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1985年以来,全馆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或图录10余部。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南阳汉代画像石》首次对南阳汉画像石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研究,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专著奖。1991年南阳汉画馆创办了《汉画研究》杂志,为国内外汉画学术界架起来一道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桥梁。1998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一书,改变了以往南阳汉画像石各种图录版本的格式,荣获1998年度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012年编辑出版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发掘报告集》和《南阳汉代画像石图像资料集锦》获得南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为了普及宣传汉画知识,南阳汉画通俗读物系列丛书第一集《南阳汉画之神话传说》于2007年出版,今年9月第二集《南阳汉画之社会生活》也正式出版发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编辑第三集《南阳汉画之祥瑞升仙》。我馆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联合编辑的《汉画总录》南阳卷(第11至30卷),于2013年11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堪称是文博单位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的成功典范。2012年开始,我馆着手对文物库房中的画像石进行彻底整理,计划编辑一套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南阳汉画像石全貌的大型图录《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经过三年多的辛苦努力,该书于2015年汉画馆80华诞之日出版发行。
同时,南阳市汉画馆也加大了科研项目的研究。2008年以来先后与南阳师院汉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南阳汉画与汉代社会》的课题研究,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合作开展《中国汉代图像信息综合调查与数据库》的课题研究,与河南博物院联合开展《汉画像石防腐蚀、风化与修复》研究,与郑州大学合作实施《河南省汉代至元代石质文物的整理与保护》研究等。
   六、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内文物价值和影响力的扩大和延伸,也是最大限度发挥文物作用,使其为现代人们生活服务的重要渠道。多年以来,我馆一直着力于开发针对汉画像石文化产品的开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近几年,我馆迎合市场需求,结合汉画特色,针对各类临时展览,开发出相应的文化产品。2009年,我们开发了汉画册页、汉画连环画册、水晶汉画、剪纸汉画,并对顾客反映很好的《汉画精粹》再版。2011年,我们开发了汉画扑克、汉画毛巾、汉画拓片包装盒、汉画纸巾等产品。2012年,我们又开发出了汉画收藏拓片、吉祥汉画文化衫、汉画文具、神九搭载汉画拓片纪念版、汉画龙年明信片、汉画手提袋、金乌炭雕摆件、汉画电脑绣品等。2013年“五一节”前重新设计印制了由著名作家二月河题写“福”字的精美门票,游客爱不释手。
2015年南阳市汉画馆为迎接建馆80周年的到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举办的《南阳汉画拓片精品展》在驻马店市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等博物馆巡回展出,举办的《汉石丹青——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拓片展》于10月10日在本馆正式开展,《汉画总录》南阳卷、《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南阳汉画之社会生活》等书籍相继出版发行,投资200万元的陈展提升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件件事实为80周年馆庆献上了厚礼。回顾八十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展望未来,我馆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复原部分汉画像石墓、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和建成按照一级风险等级设计的全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为实现这些愿景,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