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亮相广州

时间:2014-07-31

  为推动馆际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丰富广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于7月31日正式开展。展期从2014年7月31日至10月31日,历时三个月。
  本着节俭办展览的原则,此次展览不搞开幕式,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新闻媒体和观众推出。2014年7月30日,在展览开展前一天,香港《大公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大洋网、新快报、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直播广州、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十二家平面和电视媒体的二十几名新闻记者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现场采访了三家组织单位及准备10月后接展的东莞市博物馆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媒体朋友们随后又来到布展完毕的展厅现场采访,对来自南阳的精美汉代文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新闻发布会上,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展览筹备、展品和布展情况。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汉文化的荟萃地。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的建筑用材,是在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文化昌盛的基础上受当时社会孝道思想和事死如生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南阳为全国汉画像石的四大产区之一。
  南阳汉画像石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比较而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艺术特色,南阳汉画简约粗犷的雕刻技法,灵动飞扬的绘画线条,夸张变形的物像造型和主题鲜明的构图形式,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豪放浪漫的艺术情调,活力四射的强劲动感以及震撼人心的恢弘气势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7月31日,南阳市汉画馆研究部主任牛天伟在南越王博物馆录像厅现场开讲《片石千秋——南阳汉画像石研究概述》,展览的帷幕正式拉开。此次展览,展品出自南阳市汉画馆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汉画馆参展汉画像石10块,其中一级品1件,二级品3件,三级品6件。类别包涵社会生活、天文神话、角抵和祥瑞升仙。另外还有二十幅汉画像石拓片。
展览共展出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汉代代表性文物101套(144件,1件复制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陶器等。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5件。这批文物大部分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明确的时代和出土地点,它们包含了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汉代建筑等方方面面,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汉代南阳地区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我们探讨和研究汉代饮食习惯、饮食工具、农产品的加工工具、汉代庄园经济的兴盛以及汉代建筑的造型特征和建造技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提供展出的场地和配套设施,提供全部展具。负责展览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展览现场制作,并负责本次展览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图书是为了配合本次展览和今后展览的巡展宣传推广而编印的,分图版、文集两部分;论文范围是根据合作单位参展文物及各自的专业特点而设立的。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帝乡南阳、躬耕南阳、天人合一。三个展厅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第一部分“帝乡南都”,主要是介绍南阳汉代时期的整体政治与经济文化面貌,整个厅以灰色调为主,更以“巨龙啸日”来扣合南阳帝乡的主题。第二部分“躬耕南阳”,主要从家畜养殖、粮食加工存储、酿酒和水利等角度来讲述汉代南阳的农业发展情况。整个展厅的主色调以红色为主,表达田园耕种的质朴的喜悦。第三部分“天人合一”,主要从俑、铜镜、画像石和拓片这几个部分来阐述汉代的天人合一观念,整个展厅的氛围重新趋向于沉静,入口处米白色柱身的汉阙上以浅浮雕工艺塑造了伏羲和女娲两个人类的始祖神,形象选自南阳汉画像石。
南阳汉代文物最具特色的即是汉画像石,因此除了在展厅形式设计上大量选用了汉画像石中的装饰题材,每一个展厅都有与主题相呼应的画像石展出。第一展厅的斗兽与舞蹈画像石,第二展厅的历史故事画像石,第三展厅的神仙异兽画像石,有力地烘托了整个展览的氛围。在第二和第三展厅中间,南越王博物馆专门开设了观众互动区域,开辟了拓片拓制、文化竞猜等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观众的欣赏兴趣。
  “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是汉画像原石跨省展出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龙卧南阳――南阳汉代文物展”开启了多家博物馆荟萃文物精品、联合办展览的新模式,具有整合资源、扩大展览规模、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优势。此次展览的重要意义旨在从两汉整体的角度出发,展示南阳两汉历史文化的丰富性、艺术的创造力和多样性,使观众通过展览对不同区域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